• 2024云南成人高考报名咨询:0871-65100012
所在位置: 云南成考网 > 其它内容 > 正文

2020年成考思修单选题题库
2020-09-25 12:00   来源: 云南成考网     点击:0

作者:云南成考

1人们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称为(理想)

2、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人民至上)

4、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理想信念)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6、在整个理性体系中,(社会理想)处于最根本、最重要的地位。

7、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社会政治理想)

8、信念是以(理智)为核心的。

9、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有机融合而成的“合金”。

10、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是(信)

11、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12、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3、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

14、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保证。

15、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是灵魂。

16、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是条件。

17、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1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2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1、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昨天的生动叙述引用的诗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22、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今天的生动叙述引用的诗句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23、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明天的生动叙述引用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24、在“四个自信”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自信)

25、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国家富强)

26、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是(民族振兴)

27、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8(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29、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是(人民幸福)

30、在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

31、在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享)

32、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33、创新的基础是(求真务实)

34、确立理想信念最集中和最突出的时期是(青年时期)

35、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36、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会它的(目的性)

37、人的本质属性是指(社会属性)

38、世界观要回答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9、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40、决定人生价值标准的是(人生目的)

41、人生观要回答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4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43、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44、决定一个人做人标准的是(人生观)

45、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

46、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劳动、创新和贡献)

47、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的主观条件是(坚强的意志品质)

48、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49、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区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之一。

50、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1、人生价值是人们从价值的角度思考人生问题的评判根据和(目的)

52、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是(人生态度)

53、区分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之一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

54、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

55、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6、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劳动、创造、贡献)

57、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58(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59(社会生活环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客观条件。

60(劳动)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61、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集体)

62(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63、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64、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65、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66、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善恶)

67、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来维系。

68、道德最突出和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功能)

69、道德调节的形式主要是(道德评价)

70“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

71、道德调节的主体是(社会一切成员)

72、道德的根本是(诚)

73、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是(范仲淹)

74、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求共产党人(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7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7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78、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传统美德)

79、道德建设的核心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8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8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8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8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84、社会主义社会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是指(热爱劳动)

8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8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8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要解决人们基本行为规范问题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8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的概括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9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概括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9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上的概括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9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精神境界的(精神支柱)

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94、人们在公共空间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称为(公共生活)

95、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

96、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97、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公德)

98、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

99、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职业道德)

100、对自己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是指(爱岗敬业)

10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奉献社会)

102(诚实守信)是现代人和从业者成功进入社会和职业殿堂的“准入证”。

103、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的起码要求是(尊老爱幼)

104、婚姻家庭的本质体现是(社会属性)

105、道德修养强调的是(自省自律)

106(道德素质)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

107、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称为(个人品德)

108、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109、在人的各种综合素质中,个人品德是(核心要素)

110、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道德操守,自觉自愿地按道德要求行事的修养方法称为(慎独自律)

111、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自觉性)

112、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113、虚心学习,积极思考,明辨善恶,扬善弃恶是道德修养的(学思并重)方法。

114、不断反省自我,及时抑制和克服自身的不良念头及行为的道德修养方法是(省察克制)

115、自觉地把道德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行为统一起来,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个人实际的道德行为的道德修养方法是(知行统一)

116、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善行或美德,并加以强化巩固的道德修养方法是(积善成德)

117、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各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的冲突和矛盾中(自己与自己“打官司”)

118、下列属于道德修养要求的是(要有强烈的动机,自觉自愿地学习、思考和体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119、下列对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的正确说法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锤炼的结果)

120、下列对个人品德的含义的正确表述是(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121、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是(尊老爱幼)

122、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指(家风)

123、在社会公德中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爱护公物)

12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125、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26(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127、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国家)制定的。

128、法律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129(科学性)和公正性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之一。

13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之一是(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131(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132(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133、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遵守)

134、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

135、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36、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137(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38(违法行为的客体)是指被违法行为所侵害的而为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39、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是必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即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140、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就是指违法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141、违法行为的(主体),就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

14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143、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

144、有法必依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145、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146、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

14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48、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4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50、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5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152、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

15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5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155、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61982 年宪法制定和实施以来,先后(五次)以修正案的形式进行了修改。

157、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158、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59、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160(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161(批评建议权)是指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62(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

163、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16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65、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要求。

166、依法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要求。

167(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6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6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0、以下哪一项不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17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72、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73、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174、国家结构形式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7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17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

17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178、不设区的市、直辖市、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17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18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18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82、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183、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184(诚信)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185、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186、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187(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188、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189(法人)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90(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191(依法成立)是法人的设立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192、事业单位属(非营利法人)

193(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与其生命、身份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194(所有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可以对自己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95(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行为。

196(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厉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

197(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待于第三人意思表示,在第三人意思表示前,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法律行为。

198(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规定其胜诉权归于消失的失效制度。

199、共有只是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200(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201(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02、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203、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失,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204、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205、在下列法定继承人中,(兄弟姐妹)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206、在录音遗嘱和下列遗嘱中,(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07、下面所列财产中哪一种财产不能作为遗产?(抚恤金)

208、下列哪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09(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而产生的代理。

210、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11、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12、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13、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14(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根据本阶级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15、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16(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217(犯罪行为)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218、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219、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20、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21、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22、犯罪的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223、对于过失犯罪,(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2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225、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226(犯罪预备)是指犯罪分子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犯罪条件。

227、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28、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29、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230、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231、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人,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232(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23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23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刑事司法公正、平等的基础和前提,要求定罪公正、量刑公正、行刑公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35(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36(属地原则)是指以本国领域为适用刑法的范围,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者,一律适用本国刑法的管辖原则。

237(属人原则)只是以自然人的国籍为标准的刑法适用原则。

238(刑法的效力范围),又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适用,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239、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240(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

241(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242(刑罚)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刑法中确定,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人适用并由专门机构执行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手段。

243(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人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审判活动。

上一篇: 2020年成考思修多选题题库
下一篇: 成考英语作文范文

关注云南成考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成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